requestId:6873e5c1aea356.31959978.
屈遵 張蒲 谷渾曾孫楷 公孫表 張濟 李先 賈彝 竇瑾 李訢 韓延之 袁式 毛脩之朱脩之 嚴稜 唐和 寇讚孫雋 酈範子道元 韓秀 堯暄孫雄 柳崇
屈遵字子度,昌黎徒何人也。宏儒碩學藝。慕容垂認為博陸令。道武南伐,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,高陽太守崔宏東走海濱。屬城長吏,率多逃竄,遵獨回道武。道武素聞其名,拜中書令。華夏既平,賜爵下蔡子。卒。
子須襲爵。除長樂太守,進爵信都侯。卒,贈昌黎公,諡曰恭。
須宗子恒,字永生,沈粹有局量。歷位尚書右僕射,加侍中。以破平涼功,賜爵濟北公。太武委以年夜政,車駕出征,常居中留鎮。與襄城公盧魯元俱賜甲第。真君四年,墜馬卒。時帝幸陰山,景穆遣使乘傳奏狀。帝甚悼惜之,謂使人曰:「汝等殺朕良臣,何用乘馬?」遂令步回。贈征西年夜將軍,諡曰成公。
子道賜襲爵。道賜善騎射,機辯有辭氣,太武甚器之。位尚書右僕射,加侍中。卒,諡曰哀公。
子拔襲爵。帝追思其父祖,年十四,認為南部年夜人。時太武南伐,禽守將胡盛之以付拔,酒醉不覺,盛之逃。太武令斬之。將伏鑕,帝愴然曰:「若鬼有知,永生問其子孫,朕將何故應?」乃赦拔。後獻文以其元勳子,拜營州刺史。
張蒲字玄則,河內脩武人也。本名謨。父攀,仕慕容垂,位兵部尚書,以清方稱。
蒲少有父風,仕慕容寶為尚書左丞。道武定中山,寶訴訟敘用,多降品秩。帝既素聞蒲名,仍拜尚書左丞。明元即位,為內都年夜官,賜爵泰昌子。參決庶獄,私謁不可。後改為壽張子。太武即位,以蒲貧寒,老婆衣食不給,包養網單次乃認為相州刺史。扶弱抑強,進善黜惡,風化年夜行。卒於官,吏人憐惜之。蒲在謀臣之列,屢出為將,朝廷論之,常認為稱首。贈平東將軍、廣平公,諡曰文恭。
子昭襲。以戰功進爵脩武侯,位幽州刺史,以善政見稱。
谷渾字元沖,昌黎人也。父袞,彎弓三百斤,勇冠一時。仕慕容垂,位廣武將軍。
渾少有父風,任俠好氣,晚乃折節受經業,〔一〕被服類儒者。道武時,以善隸書為內侍擺佈。太武時,累遷侍中、儀曹尚書,賜爵濮陽公。渾正派有品行,性不茍合。然愛重舊故,不以貧賤驕人。時人以此稱之。在官廉直,為太武所重視,以渾子孫年十五以上,悉補中書先生。卒,諡曰文宣。
子闡,字崇基,襲爵。位外都年夜官。卒,諡曰簡公。
子洪,字元孫,位尚書,賜爵滎陽公。性貪奢,僕妾衣服錦綺。時獻文舅李峻等初至,官給衣服,洪輒截沒。為有司所糾,并窮其前後贓罪,伏誅。
子穎,位太府少卿。卒,贈營州刺史,諡曰貞。
子士恢,字紹達,位鴻臚少卿,封元城縣侯。太后嬖幸鄭儼,懼紹達間構於帝,因言次,以紹達為州。紹達耽寵,不肯出。太后誣其罪,殺之。
渾曾孫楷。楷有幹局,稍遷奉車都尉。眇一目,性甚嚴忍,前後奉使皆以酷暴為名,時人號曰「瞎武」。〔二〕累遷城門校尉,卒。
公孫表字玄元,燕郡廣陽人也。為慕容沖尚書郎。慕容垂破宗子,從進中山。慕容寶走,乃回,為博士。初,道武以慕容垂諸子分據勢要,權益推移,遂至亡滅,表詣闕上韓非書二十卷,道武稱善。明元初,賜爵固安子。河西飢胡劉武反於上黨,〔三〕詔表討之。為胡所敗,帝深銜之。
泰常七年,宋武帝殂。時議取河南侵地,以奚斤為都督,以表為吳兵將軍、廣州刺史。表既剋滑臺,遂圍武牢。車駕次汲郡。始昌子蘇坦、太史令王亮奏表置軍武牢東,不得形便之地,故令賊不時滅。明元雅好法術,又積前忿,及攻武牢,士卒多傷,乃使人夜就帳中縊殺之。以賊未退,祕而不宣。
初,表與勃海封愷友善,後為子求愷從女,愷不許,表甚銜之。及封氏為司馬國璠所逮,帝以舊族,欲原之,表證其罪,乃誅封氏。表外和內忌,時人以此薄之。表本與王亮同營署,及其出也,輕侮亮,故及於逝世。
第二子軌,字元慶。明元時,為中書郎。出從征討,補諸軍司馬。太武平赫連昌,引諸將帥進其府躲,各令肆意取金玉。諸將取之盈懷,軌獨不取。帝把手親探金賜之,謂曰:「卿臨財廉,朕所以增賜者,欲顯廉於世人。」後兼年夜鴻臚,持節拜立氐楊玄為南秦王。及境,玄不郊迎,軌數玄無蕃臣禮。玄懼,詣郊授命。使還稱旨,拜尚書,賜爵燕郡公,出為武牢鎮將。初,太武將北征,發驢以運糧,使軌部詣雍州。〔四〕軌令驢主皆加絹一匹,乃與受之。蒼生語曰:「驢無強弱,輔脊自壯。」〔五〕眾共嗤之。坐徵還。卒。
軌既逝世,帝謂崔浩曰:「吾過上黨,長者皆曰:公孫軌為將,受貨縱賊,使至今餘姦不除,軌之罪也。其初來,單馬執鞭;及往,從車百兩。載物而南,丁零渠帥,乘山罵軌。軌怒,取罵軌者之母,以矛刺其陰而逝世之,曰:『何故生此孝子!』從下倒劈,分磔四支於山樹上。是忍行不忍之事。軌幸而早逝世,至今在者,吾必族誅之。」
軌終得娶封氏,生子叡,字叔文。位儀曹長,賜爵陽平公。時獻文於苑內立殿,敕中祕群官制名。叡奏曰:「臣聞至尊至貴,莫崇於帝王;天人挹損,莫年夜於謙光。臣愚認為宜曰崇光。」奏可。卒於南部尚書,諡曰宣。
叡妻,崔浩弟女也。生子良,字遵伯,聰慧勤學。為尚書左丞,為孝文所知遇。良弟衡,字道津。良推爵讓之,仕至司直。良以別功,賜爵昌平子。子崇基襲。
軌弟質,字元直,有經義,為中書先生,稍遷博士。太武征涼州,留宜都王穆壽輔景穆。時蠕蠕乘虛犯塞,京師震恐。壽雅信賴質,為謀主。質性好卜筮,卜筮者咸云必不來,故不裝備。由質,幾敗國。後屢進讜言,超遷尚書。卒,贈廣陽侯,諡曰恭。
第二子邃,字文慶,位南部尚書,封襄平伯,出為青州刺史。以邃在公遺址可紀,下詔褒述。卒官。孝文在鄴宮,為之舉哀。時百度唯新,青州佐吏疑為邃服,詔曰:「專古也,理與今違;專今也,太乖曩義。當考慮兩途,磋商得掉,人吏之情亦不成茍順也。主簿,近代相承服斬,過葬便除包養留言板,可如故事。〔六〕自餘無服,年夜成零落,可準諸境內之人,為齊衰三月。」子同始襲爵,卒於給事中。
邃、叡為從父兄弟。叡才器小優,又封氏之甥,〔七〕崔氏之婿;邃母雁門李氏,地看懸隔。鉅鹿太守祖季真多識南方人物,每云:「士年夜夫當須好婚親。二公孫同從兄弟耳,吉兇會合,便有士庶之異。」
張濟字士度,西河人也。父千秋,慕容永驍騎將軍。永滅,來奔。道武善之,拜建節將軍,賜爵成包養網紀侯。
濟瀏覽書傳,清辯善儀容。道武愛之,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,拜散騎侍郎,襲爵。
先是,晉雍州刺史楊佺期乞師於常山王遵以禦姚興。帝遣濟為服從事,即報之。濟自襄陽還,帝問濟江南事。包養留言板濟曰:「司馬昌明逝世,子德宗代立,君弱臣強,全無法紀。佺期問臣:『魏初伐中山,幾十萬眾?』臣答:『四十餘萬。』佺期曰:『魏被甲兵馬,可有幾匹?』臣答:『中軍精騎十餘萬,外軍有數。』佺期曰:『以此討羌,豈不滅也!』又曰:『魏定中山,徙幾戶於北?』臣答:『七萬餘家。』佺期曰:『都何城?』臣答:『都平城。』佺期曰:『有此民眾,何用城為!』又曰:『魏帝欲為久都平城?將移也?』臣答:『非所知也。』佺期聞朝廷不都山東,貌有憂色,曰:『洛城救濟,仰恃於魏,若獲保全,當必厚報。如為羌所乘,寧使魏取。』」道武嘉其辭,厚賞其使,許救洛陽。後以累使稱旨,拜勝兵將軍。卒,子多羅襲爵,坐事除。
李先字容仁,〔八〕中山盧奴人。少勤學,善占相術。慕容永迎為謀主,勸永據宗子城。仕永,位祕書監。永滅,徙中山。皇始初,先於井陘回。道武問先曰:「卿何國人?祖父及身悉歷何官?」先曰:「臣本趙郡平棘人。年夜父重,晉平陽太守、年夜將軍右司馬。父懋,石季龍樂安太守、左中郎將。臣,苻丕左主客郎,慕容永祕書監、高密侯。」車駕還代,以先為尚書右中兵郎。再遷博士、定州年夜中正。帝問先:「何者最善,可以益人神智?」先曰:「唯有經籍,三皇、五帝政化之典,可以補王者神智。」又問:「朕欲集全國冊本,若何?」對曰:「主之所好,集亦不難。」帝於是班制全國,經書稍集。
道武討姚興於柴壁也,〔九〕問計於先。對曰:「兵以正合,戰以奇勝。聞姚興欲屯兵天渡,利其糧道。及其到前,遣奇兵先邀天渡,柴壁擺佈嚴設伏兵,備其表裏,興欲進不得,住又乏糧。夫高者為敵所棲,深者為敵所囚,兵書所忌,而興居之,可不戰而取。」帝從其計,興果敗回。
明元即位,問擺佈:「舊臣中誰為先帝所心腹?」新息公王洛兒曰:「有李先者,為先帝所知。」俄而召先,讀韓子連珠論二十二篇,太公兵書十一事。詔有司曰:「先所知者,皆軍國年夜事,自今常宿於內。」賜先絹包養俱樂部綵及御馬一匹,拜安東將軍、壽春侯,賜隸戶二十二。卒於內都年夜官,年九十五。詔賜金縷命服一襲,贈定州刺包養網單次史、中猴子,諡曰文懿。子國襲爵。
國子鳳,中書博士。
鳳子預,字元凱。太和初,歷祕書令、齊郡王友、征西年夜將軍長史,帶馮翊太守。府解,罷郡,遂居長安。羨前人飧玉法,乃採訪藍田,躬往攻掘,得若環璧雜器形者,鉅細百餘。頗有粗黑者,亦篋盛以還。至而不雅之,皆光潤可玩。預乃椎七十枚為屑食之,餘多惠人。後預及聞者更求玉於故處,皆無所見。馮翊公源懷弟得其玉,琢為器佩,皆光鮮可寶。預服經年,云有用驗。而世事寢食,皆不由節,又加好酒損志。及疾篤,謂老婆曰:「吾酒色不停,自致於逝世,非藥過也。然吾尸體必當有異,勿速殯,令先人知飧服之妙。」時七月中旬,長安毒熱,預停屍四宿,而體色不變。其妻常氏,以包養甜心網玉珠二枚唅之,口閉,常謂曰:「君自云飧玉有神驗,何不受唅?」言訖,齒啟納珠。因噓其口,都無穢氣。舉斂於棺,堅直不傾委。逝世時有遺玉屑數升,囊盛納諸棺中。
先少子皎。天興中,密問先曰:「子孫永為魏臣,將復事他姓邪?」先曰:「國度政化久遠,不成紀極。」皎為寇謙之門生,遂信服盡粒數十年,隱於恒山。年九十餘,顏如少童。一旦,洗澡冠帶,家人異之,俄而坐卒。羽士咸稱其得尸解仙道。
皎孫義徽。太和中,以儒學博通,有才幹,補清河王懌府記室。牋書表疏,文不加點,清典贍速,當世稱之。又為懌撰輿輿圖及顯忠錄。性好老莊,甚嗤佛教。靈太后臨朝,屬有沙門惠憐以咒水飲人,云能愈疾,蒼生奔湊,日以千數。義徽白懌,稱其妖妄。因令義徽草奏以諫,太后納其言。元叉惡懌,徙義徽都長期包養水使者。俄而懌被害,因棄官隱於年夜房山。
少子蘭,以純孝著聞,不受辟召。孝昌中,旌表門閭。
正光中,文宣王亶嗣位,思義徽雅正惇篤,薦其孫景儒,位至奉車都尉。自皇始至齊受禪,百五十歲。先之所言,有明徵焉。
景儒子昭徽,博涉稽古,脫略不羈,時人稱其為播郎,因以字行於燕、趙焉。善議論,有宏辯,屬文任氣,不拘常則。志好隱逸,慕葛洪之為人。尋師訪道,不遠千里。遇高貴則傾蓋如舊,見庸識雖王公蔑如。初為羽士,中年應詔舉,為高唐尉。年夜業中,將老婆隱於嵩山,號黃冠子。有文集十卷,為學者所稱。
賈彝字彥倫,本武威姑臧人也。六世祖敷,魏幽州刺史、廣川都亭侯,子孫因家焉。父為苻堅鉅鹿太守,坐訕謗繫獄。彝年十歲,詣長安訟父獲申。遠近歎之,僉曰:「此子英英,賈誼之後,莫之與京。」
弱冠,為慕容垂遼西王農記室從軍。道武先聞其名,常遣使者求彝於垂,垂彌增器敬。垂遣其太子寶來包養網寇,大北於參合,執彝及其從兄代郡太守潤等。道武即位,拜尚書左丞,參預國政。天賜末,彝請詣溫湯療疾,〔一0〕為叛胡所掠,送於姚興。積數年遁回,又為赫連屈丐所執,拜祕書監,卒。太武平赫連昌,子秀迎其尸柩,葬於代南。
秀位中庶子,賜爵陽都男,本州年夜中正。獻文即位,進爵陽都子。〔逐一〕時丞相乙渾妻庶姓,而求公主之號,屢言於秀,秀沉默。後因公務,就第見渾。渾夫妻同坐,厲色曰:「爾管攝職事,無所不從。我請公主,不該,何意?」秀大方狂言對曰:「公主之稱,王姬之號,尊寵之極,非庶族所宜。秀寧就逝世於今朝,不取笑於後日。」渾擺佈莫不掉色,為之震懼,秀臉色自如。渾夫妻沉默含忿。改日,乃書太醫給事楊惠富臂,作「老奴官慳」字,令以示秀。渾每欲俟機陷之。會渾伏法,遂免難。
時秀與中書令勃海高允俱以儒舊重於時,皆選擬方岳,以詢訪被留,各聽宗子出為郡。秀固讓不受,許之。自始及終,歷奉五帝,雖不至年夜官,常當機要。廉清儉省,不營資產。年七十三,遇疾,詔給醫藥,賜幾杖。時朝廷舉措及年夜事未定,每遣尚書、高平公李敷就第訪決。卒,贈冀州刺史、武邑公,諡曰簡。
子雋,字異鄰。襲爵,位荊州刺史,依例降包養網爵為伯。先是,上洛置荊州,後改為洛州,在重山,人不知學,雋表置學官。在州五載,清靖寡事,為吏人所安。卒,贈兗州刺史。子叔休襲爵。
潤曾孫禎,字叔願,學涉經史,居喪以孝聞。太和中,以中書博士副中書侍郎高聰使江左。還,以母老患,輒在家定省,坐免官。後為司徒諮議從軍、通直散騎常侍,加冠軍將軍。卒,贈齊州刺史,
禎兄子景雋,亦以學問著名,為京兆王愉府外兵從軍。愉起逆於冀州,將授其官,不受,逝世之。贈河東太守,諡曰貞。
景雋弟景輿,清峻鯁正,為州主簿,遂棲遲不仕。後葛榮陷冀州,托病不拜。景輿每捫膝而言曰:「吾不負汝。」以不拜榮也。
竇瑾字道瑜,頓丘衛國人,自云漢司空融之後也。高祖成,頓丘太守,因家焉。
瑾少以文學著名,自中書博士為中書侍郎,賜爵繁陽子。從軍國謀,屢有功,進爵衛國侯,轉四部尚書。初定三秦,人猶往就,拜長安鎮將、毗陵公。在鎮八年,甚著威惠。徵為殿中都官尚書。太武親待之,犒賞甚厚。從征蓋吳,吳平,留瑾鎮長安。還京復為殿中、都官,典擺佈法律。太武歎曰:「國之良輔,毗陵公之謂矣。」出為冀州刺史,清約沖素,著稱那時。還為內都年夜官。
興光初,瑾女婿鬱林公司馬彌陀以選尚臨涇公主,瑾教彌陀辭。託有譭謗咒詛之言,與彌陀同誅,唯少子遵竄匿得免。
遵善楷篆,北京諸碑及臺殿樓不雅宮門題署多遵書。位濮陽太守,多所受納。其子僧演姦通人婦,為部人賈邈告,坐免。後以善書拜庫部令,卒官。
李訢字元盛,奶名真奴,范陽人也。曾祖產,產子績,二世著名於慕容氏。父崇,馮跋吏部尚書、石城太守。車駕至和龍,崇率十餘郡回降,太武甚禮之,呼曰李公。為北幽州刺史、固安侯。卒,諡曰襄侯。
訢母賤,為諸兄所輕。崇曰:「此子之生,相者言貴,吾每不雅,或未可知。」遂使進都為中書先生。太武幸中書學,見而異之,指謂從者曰:「此小兒終功效於朕之子孫。」因識眄之。帝舅陽平王杜超有女,將許貴戚,帝曰:「李訢後必官達,益人門戶,可以妻之。」遂勸成婚。南人李哲常言訢必當貴達。杜超之逝世也,帝親哭三日。訢以超女婿,得在喪位收支,帝指謂擺佈曰:「不雅此人舉措,豈不異於眾也?必為朕家幹事臣。」訢聰敏機辯,強記明察。初,李靈為文成博士,詔崔浩選中書先生器業優者為助教。浩舉其門生箱子與盧度世、李敷三人應之。給事高讜子祐、尚書段霸兒姪等認為浩阿黨其親戚,言於景穆。以浩為不服,聞之於太武。太武意在訢,曰:「云何不取幽州刺史李崇老翁兒?」浩對曰:「前亦言訢合選,但以其先行在外,故不取之。」帝曰:「可待訢還,箱子等罷之。」遂除中書助教、博士,進授文成經。
文成即位,訢以舊恩親寵,遷儀曹尚書,領中祕書,賜爵扶風公。贈其母孫氏為容城君。帝顧群臣曰:「朕始學之歲,情未能專;既總萬機,複習靡暇。是故儒道實有闕焉。豈惟予咎,抑亦徒弟之不勤。所以爵賞仍隆,蓋不遺舊也。」訢免冠拜謝。出為相州刺史。為政清簡,蒼生稱之。訢上疏求於州郡各立學官,使士看之流,衣冠之胄,就而受業。其經藝透明者,上王府。書奏,獻文從之。以訢政為諸州之最,加賜衣服。
自是遂有驕貴自得之志,受納人財物,商胡至寶。兵包養網人告言。尚書李敷與訢少長相好,每擺佈之。或有勸以奏聞,敷不許。獻文聞訢罪行,檻車徵訢,拷劾抵罪。敷兄弟將見疏斥,有司諷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,令訢告列敷等隱罪,可得自全。訢深所不欲,且弗之知也,乃謂其女婿裴攸曰:「吾與李敷,族世雖遠,情如一家。在事既有此勸,昨來引簪自刺,以帶自絞,而不克不及致盡。且亦不知其事。」攸曰:「作甚為他逝世?敷兄弟事釁可知。有馮闌者,先為敷殺,其家切恨之。但呼闌弟問之,足可知委。」訢從其言。又趙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狀,有司以聞,敷坐獲咎。詔列訢貪冒應逝世,以糾李敷兄弟,故免。百鞭髡刑,配為冢役。
訢之廢也,平壽侯張讜見訢,與語,奇之,謂人曰:「此佳士也,終不久屈。」不多而復為太倉尚書,攝南部事。用范檦陳策計,令千里之外,戶別轉運,詣倉輸之。使地點委滯,停延歲月。蒼生競以貨賂,各求在前,於是遠近年夜為困弊。途徑群議曰:「畜剝削之人,未若盜臣。」訢弟左軍將軍璞謂訢曰:「范檦善能降人以色,假人以辭,未聞德義之言,但有勢利之說。〔一二〕聽其言也甘,察其行也賊,所謂諂媚讒慝,貪冒姦佞。不早盡之,懊悔無及。」訢不從,彌信之,腹苦衷皆以告檦。訢既寵於獻文,參決軍國年夜議,兼典選舉,權傾表裡,百僚莫不曲節以事之。檦以無功起身拜盧奴令。
獻文崩,訢遷司空,進爵范陽公,出為侍中、鎮南年夜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、徐州刺史。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訢,又知表裡疾之,太和元年,希旨告訢外叛。文明太后徵訢至京師,言其叛狀。訢曰:「無之。」引檦證訢。訢言:「爾妄云知我,吾又何言!固然,爾掉臂余之厚德,而忍為此,不仁甚矣。」檦曰:「私德於檦,何若李敷之德於公?公昔忍於敷,檦今敢不忍公乎?」訢慨然曰:「吾不消璞言,自貽伊戚,萬悔於心,何嗟及矣!」遂見誅。
璞字季直,〔一三〕性惇厚,多識人物。賜爵宜陽侯,太常卿。
韓延之字顯宗,南陽堵陽人,魏司徒暨之後也。仕晉,位建威將軍、荊州從事,轉平西府錄事從軍。晉將劉裕伐司馬休之,未至江陵,密與延之書招之。延之報書,辭甚激厲,曰:「劉裕足下:國內之人,誰不見足下此心,而復欲欺誑國士!」其不平這般。事見南史宋本紀。延之以裕父名翹,字顯宗,於是己字顯宗,名子為翹,蓋示不臣劉氏也。後奔姚興。
泰常二年,與司馬文思等俱進魏。明元以延之為武牢鎮將,賜爵魯陽侯。
初,延之曾交往柏谷塢,省魯宗之墓,有終焉之志。因謂子孫云:「河洛三代所都,朝廷必有居此者。我逝世,不勞向北代葬也,即可就此。」子從其言,遂葬宗之墓次。延之後五十餘包養甜心網年而孝文徙都,其孫數家即居於祖墓之北柏谷塢。
袁式字季祖,陳郡陽夏人,漢司徒滂之後。父深,〔一四〕晉侍中。
式在南,歷武陵王遵諮議從軍。及劉裕執權,式回姚興。及姚泓滅,回魏,為上客,賜爵陽夏子。與司徒崔浩一面,便盡國士之交。時朝儀典章悉出於浩,浩以式博於故事,每所草創,恒顧訪之。性長者,雖羇旅流散,而貧寒守度,不掉士節。時人甚敬佩之,皆呼曰袁諮議。至延和二年,衛年夜將軍、樂安王範為雍州刺史,詔式與中書侍郎高允俱為從事中郎。辭而獲免。
式沈靖樂道,周覽書傳,至於詁訓倉、雅,偏所留懷。作字釋未就。以太安二年卒,贈豫州刺史,諡肅侯。
子濟襲父爵,位魏郡太守,政有清稱。加寧遠將軍。及宋王劉昶開府,召為諮議從軍。
毛脩之字敬文,滎陽陽武人也。世仕晉。劉裕之平關中,留子義真鎮長安,以脩之為司馬。及義真敗,脩之沒統萬。太武平赫連昌,獲之。使領吳兵,以功拜吳兵將軍。脩之能為南人飲食,手自煎調,多所適意。太武親待之,累遷尚書,賜爵南郡公,常在太官主進御膳。
從討和龍,時諸軍攻城,行宮人少,宋故將朱脩之為雲中鎮將,〔一五〕欲率吳兵為逆,因進和龍,冀浮海南回。以告脩之,不聽,乃止。是日無脩之,年夜變幾作。朱脩之遂奔馮弘。〔一六〕脩之又以戰功,遷特進、撫軍年夜將軍,位次崔浩下。
包養網 浩以此中國舊門,雖不博洽,猶瀏覽書傳,與共論說之。次及陳壽三國志,云「有古良史風,其所著作,文義典正,班史以來無及壽者」。脩之曰:「昔在蜀中,聞長老言,壽曾為諸葛亮門下書佐,得撻百下,故其論武侯云:應變非其所長。」浩乃與論曰:「承祚之評亮,乃有故義過美之譽,非懷恨之言。夫亮之相備,好漢發奮之時,君臣相得,魚水為喻。而不克不及與曹氏爭全國,委棄荊州,退進巴蜀,守窮坎坷之地,僭號邊夷之間,此策之下者。可以趙佗為偶,而以管、蕭之亞匹,不亦過乎!且亮既據蜀,弗量權勢,嚴威切法,控勒蜀人,欲以邊夷之眾,對抗上國。收兵隴右,再攻祁山,〔一七〕一攻陳倉,疏遲掉會,摧衄而反。後進秦川,更求野戰。魏人知其意,以不戰屈之。智窮勢盡,發病而逝世。由是言之,豈合古之善將,見可知難乎?」脩之謂浩言為然。後卒於外都年夜官,諡恭公。
脩之在南有四子,唯子法仁進魏。文成初,為金部尚書,襲爵,轉殿中尚書。法仁言聲強大,至於軍旅田狩,唱呼處罰,振於山谷。卒,贈征東年夜將軍、南郡王,諡曰威。
朱脩之者,仕宋為司徒從事中郎。守滑臺,為安頡所禽。太武善其猛攻,以宗室女妻之,認為雲中鎮將。後奔馮弘。弘送之江南。
頡之剋滑,〔一八〕宋陳留太守嚴稜戍倉垣。及山陽公奚斤軍至潁川,稜率文武包養五百人詣斤降。明元嘉其誠款,賜爵郃陽侯,假荊州刺史。隨駕南討,還為上客。及太武踐阼,以回化之功,除中山太守,有清廉稱。卒於家。子幼玉襲。稜舊書有傳,今附之云。脩之在宋顯達,事並具南史。
唐和字幼起,晉昌冥安人也。〔一九〕父繇,以涼土喪亂,推涼武昭王霸于河右。及涼亡,和與兄契攜其甥武昭天孫寶,出亡伊吾。召集人眾二千餘家,臣於蠕蠕。蠕蠕以契為伊吾王。
經二十年,和包養網與契遣使降魏,為蠕蠕所逼,包養俱樂部遂擁部至高昌。蠕蠕遣部帥阿若討和,至白力城。和先攻高寧。契與阿若戰沒,和收餘眾,奔前部國。時沮渠安周屯橫截城,和攻拔之,斬安周兄子樹,又剋高寧 TC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