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起葉落,根根茶芽落進茶簍。湖南衡陽常寧市敖頭村村平易近雷麗花在茶園里忙活,換今年,這時節早下山打工往了。
“還忙呢?”昂首一瞧,是塔山瑤族鄉副鄉長帥超群,本村的聯點干部。
“多虧你們,本年茶企收買時光延伸了不少。”小半天雷麗花就采了十來斤,90多元穩穩落袋。
變更要從不久前的平易近情年夜訪問說起。往年,常寧市出臺措施,推進常寧籍公職職員訪問本籍地點地,不是常寧籍的公職職員訪問已經任務地,親密聯絡接觸群眾。
深刻貫徹中心八項規則精力進修教導展開以來,訪問運動進一個步驟軌制化、常態化。一村一個調研組,全市2000多名干部回抵家鄉和已經任務地。
揣上政策文件包、平易近情記載本、題目搜集表,常寧市委社會任務部的干部柏洋林和帥超群訪問敖頭村。
“故鄉人上門,得說心里話。”面臨柏洋林這位侄女婿,做茶30多年的村平易近彭秋生道包養行情出迷惑,“塔山平地產好茶,怎么一向賣不上好價?”
帶著疑問往,奔實在處訪。村平易近采茶,芽葉混淆,品德認識淡漠;塔山鄉茶企多,為爭搶明前茶貨源,一股腦收買;明后茶銷路差,老蒼生采茶賣茶只一茬……
“短期看,少部門村平易近得了面前利;久遠看,茶企惡性競爭,受損的仍是茶農。”訪問的幾戶村平易近和幾家茶企,包養網見解基礎分歧。
連續10多天,村落兩級干部撲到各個屋場,一場場座談會開起來了。
終極,在市里領導下,塔山鄉斷定,每個村建立同一的茶葉鮮葉收買點,茶農定點按時交茶,企業定區訂價購銷。
計劃定了,柏洋林他們面臨面宣講政策。
“同一收買點,交個茶要多走一里多路。”有人不解。
“以前每個企業都設自收點,茶農往返跑,更不劃算。”柏洋林解答,“此刻一個收買點,賣給哪家企業都一樣。”
“同一了收買價包養格,明前茶怎么賺大錢?”有人質疑。
“收買明前茶的茶企,協定收買明后茶,‘一頓飽變頓頓飽’,支出也有保證。”塔山鄉黨委書記羅鵬志接過話茬。
“采摘品德提下去,我們春茶收買期延伸至多一倍。”湖南谷佳生態農業科技無限公司擔任人周連友立即亮相。
政策講得清楚,心里疙瘩解開。
在敖頭村用作姑且收買點的村落復興工場,羅鵬志笑著告知記者:“岑嶺期時,敖頭村天天80包養網00斤鮮茶進出,熱烈得很包養。”
周邊的龍頭茶企本年每家制春茶近3萬斤,同比增加20%,帶動茶農廣泛增收。
“進修教導展開以來,衡陽市保持‘開門搞教導’,把處理群眾急難愁盼貫串一直,以題目處理質效查驗進修教導成效。”衡陽市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劉章宇表現。
截至今朝,常寧市本年累計訪問群眾8195戶、企業和一起配合社539家,搜集群眾題目訴求1006條、看法提出609條,現場處理群眾和企業題目728個。
發佈留言